第(2/3)页 这个时候,侍者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羹汤来到了杨谦的案几跟前,小声地提醒道。 “这是山楂蜜水羹,还请公子享用,以助消食……” “嗯,多谢了,放这里吧。”杨谦内心无比嫌弃,但是脸上只能展示出一个虚伪的礼貌笑容。 特么的才七八分饱,消食什么的,简直就是在摧残人性。 “老夫很庆幸,贤侄生于荥阳,长于荥阳,荥阳郡能够出贤侄这样才华过人,博学多识。 又愿意忧国忧民,惠及黎庶的俊杰,乃荥阳之福,亦是老夫之福也。” 王唯缓步走到了杨谦跟前,不得不承认,之前对于杨谦的印象只是来源于旁人。 对于这位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官场老人而言,不少的人都是传闻得很厉害。可见了面之后,才会知道,见面不如闻名,声名太盛的人,其实际未必相称。 反观这杨谦,让王唯倒真有一种,闻名不如见面之感,他谦和有度,语言举止真挚而又亲和。 见到自己这位堂堂郡太守,也能够做到不卑不亢,确如传闻所言,是一位极难得的心怀天下,心怀慈悲的饱学之士、谦谦君子。 “现如今,老夫这里也没多少稻米,不过贤侄你放心,既然你有这等大志,老夫身为本郡父母,焉能不支持的道理。” “这样,你且先回荥泽,老夫今日就去信岭南,让他们送十石稻种来,若是再有何需要,你只管来寻老夫便是……” “多谢伯父,若是可以的话,不知能不能聘请两三位擅种水稻的能者,小侄愿意重金相聘。” “这些事情,老夫来办,贤侄你博学多闻,乃是少有的俊杰之士,老夫当会助你一臂之力。” 杨谦满怀感激的朝着王唯深施一礼。有了这位荥阳郡太守帮助,的确会极大的减少自己试种水稻的阻力。 杨谦刚要提出告辞,突然想到了一事,岭南,不就是以后的两广之地吗?若再往南,那便是交趾。 那里,可是有一种令日后的大宋富庶,百姓得以饱食的稻米:占城稻。 不过杨谦最终忍住了脱口而出的话,相比起来,还是先想办法在这黄河两岸先种出稻米更能有说服力。 毕竟占城稻,就连岭南人怕是都少有知晓,自己没必要过于高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