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导演好求,编剧难遇(3/5)-《我的光影年代》


    第(1/3)页

    坊间流传一个段子:

    1988年阿谋凭借《红高粱》拿了柏林金熊奖,得知消息的陈导演正手捧报纸如厕,说了句“丫不就是我一摄影师”。

    这段子真假难辩,因为流传出来的源头是洪晃,就是陈导演的前妻…

    这位阿姨生平扯淡无数,所以,很大概率是假的!

    不过,受挫倒是真的。

    同年,陈导演带着电影《孩子王》去参加戛纳电影节,也捧了个奖,叫“金闹钟”。

    这个奖是三个法国记者在咖啡馆里给评的,讽这片子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

    你看,是不是挺不平衡的?

    现在阿谋拿了第三座金狮奖,影史地位无限拔高…

    生为一生之敌的陈导演怎甘落后?

    ……

    做影视就是做内容,这是共识!

    内容怎么做?

    人才!

    资本入场后,纷纷绑定了一堆的导演,尤其是看到了华宜成功的先例——华宜最大的财富就是旗下的一堆明星!

    举个例子:陈果富离开华宜,自组了工夫影业,一个项目都没开发呢,直接拿到了4亿的投资。

    资本就是看上他这个人了。

    行业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当前,大部分影视公司的盈利模式仍然来源于电影票房,并较多依赖于明星、导演、编剧等。

    而目前国内一线导演、演员等资源稀缺,影视市场在导演等资源上高度集中,使得明星资本捆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当然,资本不可能仅仅因为你这个人就投资你,你得带来收益。

    于是,诞生了对赌协议!

    所谓对赌协议,实际上是收购方、投资方与出让方、融资方在达成并购、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融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投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这么说有点复杂,简单点:县老爷大甲看中穷秀才阿乙,觉得他以后大有作为,就想资助他,但万一看走了眼钱打水漂了呢?

    于是大老爷就和秀才阿乙约定:我给你100两,你去考试,考中状元我就免费资助你,没考上,你就得还我300两银子。

    秀才阿乙想啊:我努努力也不是不可能,富贵险中求,于是一拍即合,有了对赌协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