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一句话就解决了-《我的导演时代》


    第(2/3)页

    “声、光、影一塌糊涂,细节特效还不如大型游戏开场cg,剧情推进生硬,剧情逻辑出戏,演技一塌糊涂,三流导演五流演员整出来的垃圾!”

    “还没看,不过吹的这么高,营销太过了,不用看都知道是烂片!”

    “起码有二十个小学物理知识的漏洞,导演小学毕业了吗?”

    “除了炒作刷评论还会干什么,什么时候国产电影才能把精力都放在电影本身上面?”

    “国产科幻?呵呵,骗钱的玩意!”

    “好评太多了,不真实,打个一星,维持豆瓣生态平衡。”

    “这种烂片的评分都超过八分了,真是悲哀啊,难怪马小刚说国内观众的审美能力差,只配看烂片!”

    ......

    “这是铁了心要把《流浪地球》给往死里黑啊。”

    李谦摇摇头,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负面营销了。

    一般来说,哪怕是收钱办事,很多影评人大v、自媒体账号也不是什么钱都收的。

    《流浪地球》这种票房和口碑的电影,还有着第一部国产硬科幻的名头,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为了那点钱就写下一篇篇没有下限的评论。

    现在有一定名气和粉丝的影评人和自媒体,赚钱太容易了,市场上每天无数的电影要宣传。

    哪怕接不到业务的,也可以通过吐槽当下的烂片来获取流量。

    自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全网不知道多少关于吐槽影视剧的自媒体了,现在没有节操的烂片那么多,只要说话幽默犀利一点,获取流量相对是很简单的。

    毕竟,是自己对于一部影视剧的看法,不用二次创作。

    可是,吐槽的对象也仅次于烂片,要是去吐槽去黑《流浪地球》这种电影,那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流量用不了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他们的流量是通过骂烂片得来的,那些粉丝和观众就基本上都有正常的审美,当他们关注的人开始骂好电影了,自然就不会关注了。

    像这次这样,无数影评人、自媒体抛弃了节操,无下限地黑《流浪地球》。

    哪怕有些地方有一定道理,尽可能找槽点,可基本上都是绝口不提优点,把缺点无限放大。

    就好像手上划了口个字,就被说成重伤不治一样。

    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

    有人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足够弥补败坏口碑带来的影响了。

    “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郭凡满脸失望和痛心地叹了口气,这已经超出正常的竞争范畴了。

    “真特么贱!”吴经不觉得痛心,只感觉恶心。

    “这其实跟杀父仇人没多大区别了。”

    李谦也有些好笑道,“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那些靠着流量明星、流量电影的资本,是怕《流浪地球》的成功彻底击碎他们培养出来的模式。”

    影视行业本该是个门槛很高的行业,要不然21世纪整个第一个十年,不会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家公司了。

    从一开始的华阳、新画面、保利华艺三大巨头,到保利华艺和伯纳合并,伯纳成为新的巨头,紧接着新画面没落,光羡顶上。

    再然后除了李谦、萬达,像乐事影业这种背靠乐事的公司,其他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

    可是近几年,新崛起的影视公司太多了,虽然每一家都是小公司,但是几十家这种小公司都过的很滋润,不像以前,这种体量的公司就是半死不活的。

    大部分就是靠流量明星、流量影视剧,靠炒作生存的。

    一些新崛起的小鲜肉,很快就能聚拢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量。

    虽然大多数假数据,但这个假数据是有用处的,也就是流量模式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该把假数据变成真流量。

    下一步的模式就是营销,不限于上热点上头条刷热搜,已经比较常用的负销和制造骂战,这些模式付出的一切成本,都是为了获取实实在在的热度。

    当某个时刻,某个小鲜肉的热度到达了一个预期值之后,预定好的项目就会光速上马。

    上微博的话,就会经常看到粉丝超话,饭圈撕逼负面消息,和一些明星的短视频、日常,以及粉丝的爆料打call。

    这些不间断流出的信息,是保持热度的关键。

    趁着热度保持住的时候,然后光速上马的项目又光速拍完上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