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冰释前嫌(二合一)-《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第(2/3)页

    听说过一款叫做米尼弹的子弹,但刘大炮不会造。

    事实上也不想造,听说这玩意是现代子弹的雏形,那他直接造现代子弹不就得了么。

    因为有了膛线,枪械也没必要非得使用圆圆的铅弹,现代那种长长的子弹也可以用了,所以可以考虑将子弹头和子弹壳进行分离,后装,用后坐力将弹壳给弹出来,再根据子弹的技术改进火枪就行了。

    这样造出来的枪,按说应该和汉阳造的区别都会特别大了。

    但子弹头的加工工艺实在是太复杂了,以澄海目前的技术条件,这个制造成本和产量实在是有点感人,没有机床的话工人师傅们都得发疯。

    刘大炮可以接受枪贵一点,但是子弹如果造得太贵,那这打仗的成本可就太高了。

    且新式子弹对火药的纯度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黑火药的话……堆砌式制硝法所提取到的火药纯度又特么不够了,用黑火药,尤其是纯度并不算特别高的黑火药的话,即使是造出现代子弹来,依然会大大影响枪的寿命,火药燃烧速度太慢,怕不是得把子弹造得比手指头都长,这又会反过来影响装填和机械设计。

    而想要进一步提纯,或者更进一步搞硝化棉的话,刘大炮也不会了,他上辈子毕竟不是搞化学的。

    所以说啊,19世纪时线膛枪大规模取代滑膛枪本质上压根就不是什么枪械技术的进步,而是一场子弹技术的革命,而子弹技术的革命,本质上又是社会生产力,尤其是机械加工和化学技术发展的花所结出来的果而已。

    不过,谁规定化学就不能拔苗助长的呢?刘大炮自己不懂,那就拿钱砸,基础化学不就是在瞎逼乱试之中胡乱试出来的么?

    刘大炮就算不懂化学也知道,硝石泡在硫酸中可以得到硝酸,硝酸沾棉花就是硝化棉,只要有硝酸,有棉花,剩下的无非就是应用比例的问题,硬试也能试出来,硝化棉即使是21世纪也是主流的子弹火药。

    所以关键就在于制作硫酸,为此刘大炮特意建设了的皇家科学院,科学院里几百个原始的草根科学家,国内的欧洲的都有,整天啥也不干就研究这个硫酸,每人都发了一百两银子一个月的高工资,刘大炮已经下了死命令,无论国内的工匠还是国外的,谁能搞出可行的,大规模制作硫酸的方法,谁就赏纹银十万两,封万户侯。

    硫酸么,那硫磺出来用各种容器中用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加水一块煮,就不信煮不出来硫酸,至于这个胡乱瞎逼试验的过程中会不会爆炸,腐蚀,那就顾不得了,无非是比较费人而已。

    研究过程中死了的有抚恤,残废了的公司给养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不信赏不出来化学家来。

    勒紧裤腰带,搞出硝化棉。

    只要说这东西是打仗用的,公司的股东们全都无条件的支持,哪怕减少分红甚至不赚钱也在所不惜。

    嗯……事实上公司的大股东们已经在尽量减少分红了,刘大炮期权发的着实也是有点猛,而大股东们想要绕过分红从公司提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难。

    至于机械方面,这个只能一点一点的爬科技树,刘大炮模仿脚踏式缝纫机的原理做出了一款建议的脚踏式机床,脚踏式锯子,除了切翡翠之外也可以用来切子弹头,加工机械等。

    而最近只要有空,他就会亲自参与蒸汽机的改良中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虽然小时候看科普书籍中说瓦特是通过烧开水中获得了灵感发明了蒸汽机,但事实上现在就连康熙的书房中都摆着一款蒸汽机模型,而瓦特甚至还没有出声。

    无非是蒸汽机一直没有实用而已,这在刘大炮看来并不难,打算发明一款蒸汽动力机床专门做枪炮和子弹,至于纺织机上,反倒是并不怎么着急。

    要不怎么说,战争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呢。

    反正战争,就这么在澄海城内的守军玩耍一样的线膛枪试射之中有条不紊的,安安静静的方式之中,在刘大炮与郑经的默契之中,缓缓的,有序的进行着。

    郑经的壕沟一路就算是挖到了城下,火炮也根本不够,除了给澄海城的守军练兵之外也没什么其他用处,攻城专用的跳弹式攻击郑经也射不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