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院试开始-《穿入聊斋当剑仙》
第(2/3)页
张文灵也急道。
张文墨神色数变,最终还是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时间上已来不及,万一惊动了府台,后果不是我们能承受,待得考完再说!”
张文灵的眸中,现出不甘之色。
……
府试与县试一样,考前三天,去府学填表报名,换取入场凭条,因童生试的时候已经有过廪保,府试没必要多此一举,王宵三人在最后一天,凭着童生书凭,领取了放场凭条。
府试取三十名额,院试三取一,只有十人能中秀才,但另外二十人尚可参加拾遗考,起拾遗补缺之意,考中者,没有生员名份,有资格参加乡试,中了可为举人。
“哎~~”
朱律叹了口气道:“看来我只能搏一搏拾遗考喽!”
孟宪现出了深有同感之色。
王宵却是道:“二位兄长切不可妄自菲薄,世人以为中举比中秀才难,其实不然,以我之见,小三关的难度大于大三关。
从举人到贡士,再到进士,皆有套路,只要基本功扎实,把握朝廷的施政方略,八股文章炉火纯青,可一气通关。
很多学子止步于举人,并不是文章不够火候老练,而是主旨不合上意,小三关则不同,既有对基本功的考较,又有对义理的推敲,数百人取一人,这才是真正的门槛,故而既便是拾遗考,也不可轻视,只要有参加乡试的资格,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这倒不是王宵的安慰之辞,而是前世从明清科举中总结出的经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双一流,对于给大部分的考生可望不可及,可一旦考上了,校内考研的难度会远远低于高考。
科举也是如此,竖起一道高高的门槛,把大量不合适的学子涮掉,留下小部分精英优中选优,可以有效的降低筛选成本。
孟宪眼前一亮道:“想不到静之兄竟有这般精僻见解,哈哈,我又有信心了!”
“走罢,我们回去准备下,明日就要开考了。”
……
次日!
四月初四,府试!
府试!
天不亮,府学大门外已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立着一排排的军卒,苏州府下辖七县一州,近三千童生按县域分隔在府学前的广场上,背着被褥行李,等待大门开启。
府试分三场,上下午,及次日上午各一场,分别考经义、史论与策论,并有试贴诗一首,需要在考场中一夜,食物清水由府学提供,不许私带。
这是防止自己带的食物变质吃出毛病,影响了发挥,也算是一项人性化举措。
“静之!”
孟宪突然往边上努嘴。
十来丈外,张文墨踏出了马车,还有张文灵。
“张兄,张姑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