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公使来访-《晚清第一枭雄》
第(1/3)页
早在1853年初,江苏巡抚杨文定便指示上海道吴健彰,要他向洋人寻求援助,共同镇压太平军。
当时,外国货物大多经上海输入内地。上海海关又称江海关,关税收入很丰,上海道是天下第一肥缺。
吴健彰原是广州十三洋行的仆役,因他乖巧勤快,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逐渐脱颖而出,跻身十三行行商之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吴健彰看准时机,从广州转移至上海,成为旗昌洋行的大股东。他豪掷五十万两,捐官成为上海道台。
清廷认为吴健彰有“通夷之才”,任命他为苏松太道(上海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雇佣洋行武装商船,又去澳门招募了数百名洋人雇佣军。
除此之外,吴健彰还伪造太平军檄文,在上海洋人中间散播仇恨情绪。
洋人不信任吴健彰,不肯轻易下场支持清军。
杨文定无奈,只好亲自上阵。他以江苏巡抚的身份照会各国驻沪领事,请求列强帮忙镇压太平军。
各国领事本在上海观望,拿到江苏巡抚的照会后,他们才踊跃起来,准备在清军和太平军之间寻找合适的立场。
不列颠驻沪领事阿礼国最是积极。他向驻扎香港的不列颠公使文翰发出一道紧急公文,建议文翰调遣舰队,干涉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从中渔利。
阿礼国认为,太平军难成大事。此乃天赐良机,若英军及时干预,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则不难从中攫取利益,争取“无限制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关系”。
文翰拿到阿礼国的急信,十分重视,若能干涉华夏内战,不列颠必能从中渔利。他立即行动起来,从香港起身前往上海,并向高卢国、米国驻华公使致信。
文翰建议,三国应迅速联合起来,组织一支联合舰队,首先占领“镇江府”,防止叛军骚扰上海,再伺机武装干涉华夏内战。
为炫耀武力,文翰集结了一支舰队,以“哈米士舰”为旗舰,又从厦门调来“撒拉曼特”舰,从宁波调来“拉特雷”舰,先后在上海集结、补给。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满清与不列颠国签订《金陵条约》,开放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福州五座城市,与外国通商。不列颠国因此得以在五口驻泊军舰。
文翰在沪期间,太平军攻下天京,各国领事大为震惊。他们这才发现,叛军战斗力强,清军一战即溃。看样子,叛军是有实力问鼎天下的。
文翰随风转舵,对太平军态度大反转,转而宣布“不干涉”,既不支持清军,也不支持太平军。
当时,不列颠国为世界第一强国,文翰也以洋人领袖自居。他在上海召集不列颠侨民,召开全体英侨会议,决定建立“上海义勇队”,由不列颠军官任队长,试图武力阻止太平军入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