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冲 突-《远山的梦萦》


    第(1/3)页

    丁薇老师返回赶溪中学,显得情绪低落,面带几分憔悴。

    这个假期相了三次亲,第一个豪放开朗,可又粗鲁不堪,缺乏教养;第二个文质彬彬,大学毕业,却又呆头呆脑,弱不禁风;第三个时尚潇洒,知识丰富,见啥聊啥,就是一个娘们做派,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女人味。她真的有些不想在省城呆了,更愿早点回到宁静、质朴、热情的赶溪坝。但自己始终是个过客,这学期一完,还得回去。

    牟校长把高中班的几个任课老师叫道一起开会,讨论去邻省大学参观的事。

    杨老师的观点,得到物理易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也想搏一搏,让这个学校的高中班,能教出个大学生,那是一生的殊荣。

    多数老师则赞同牟校长的意见。他们要么不想得罪牟校长,要么根本没有意识到恢复高考的意义,也不相信有人会考上大学。

    最后,轮到丁薇发言。

    她认为,教育将面临许多改革,这所大学的办学方式,并不是今后的主流,甚至有可能完全取缔。但高中班的同学们没见过大学,也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样的,让他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也很有必要,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所以,赞成去大学学习。

    但是,全班都去,兴师动众,存在许多弊端。一是不便管理,意外风险加大;二是家庭困难的同学无法支付费用;三是大学方面的接待也有难度。因此,主张选派十来个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去就行。

    丁薇的一番论述,得到了牟校长赞同。

    杨老师听见她说让学生们去见世面,激发斗志,开拓梦想,也认为有一定道理,于是,点头认可。

    其他老师都表态同意。

    由于杨老师身体原因,不适宜长途跋涉,就由体育肖老师领队。牟校长考虑到有女同学同行,就询问丁老师是否愿意走一趟。

    丁薇正处于郁闷不堪的时期,出去走走,当然愿意。她知道这一

    趟山高路险,崎岖坎坷,但她就想折磨一下自己。

    随后大家散去,留下牟校长、杨老师、丁薇、肖老师,确定参访学生名单。

    牟校长表态,马德群、秦筱丽、张佩东、薛永明,四个班干部必须去。

    杨老师开始提名,罗开义、岳满江、钟家祺、石坚兵、康林共五人。

    肖老师提议让万陵也一起去,这种活动,要考虑周全。万陵毕竟是保卫科万科长的儿子,不安排去的话,可能会说不给面子。

    这么一说,都不便反对,反正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

    散会后,丁薇回到宿舍,随手拿起学生的假期作文本,翻了几个,有的语无伦次,有的直接抄报,批阅都没了心情。

    她找出罗开义的作文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给祖国的一封信》,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封信》,他写给了祖国。

    “天下的道路有无数条,我们总是在探寻和摸索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路。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步履维艰,摔倒了又爬起来,饿晕了就扶着墙,累了就坐在草地上!在万般困苦中我们依然信心满满,因为我们有信念。不论风吹雨打,还是激流险滩,我们始终站着,挺着!”

    丁薇拍案叫绝!这种语言鲜有,读起来更是慷慨激昂,热血澎湃。

    稍息一会,丁薇便翻出岳满江的《我的一封信》,他是《写给遥远的她》。“我只知道她是谁,但不知她在哪里,也不知怎么称呼她。她似空中流动的彩云,又如梦境里归来的天使,既没有带来流转的日历,也没有带走美妙的时光。我闻香索音,却又天各一方。”

    丁薇读完,心在颤抖。她知道岳满江写的是谁。

    这种隐晦的表白,女同学是看不见的,只有批改作业的人才能阅读。这种张扬的暴露,学生是不能乱写的,但又无法指责信中的含蓄与倾诉。话里话外,只有身在角色中的人才能读懂,其他人只会认为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