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讲原则无仕途-《大明第一贡生》


    第(1/3)页

    张周已在回京途中。

    沿途走得并不快,好像也不着急回京城去赴任兵部尚书,有关蔡国公册封的诏书和书券也都在路上,在张周回京之前,蔡国公的爵位就能定下来。

    而京城的莱国公府没几天,又要换匾额了。

    到十月下旬之后,京师内平静了很多,也是因为天冷,百官裹上了冬装。

    皇帝也体谅大臣,基本也不会在奉天门视朝,基本每次都会去奉天殿,如此的改变皇帝也是为了体现出对文臣的倚重,算是倚重示好。

    大臣也未必会领情。

    朝野上下暗中对火筛北犯鞑靼小王子不顺,以及张周派兵派船出海的事也在暗中议论。

    朱祐樘通过厂卫的情报网络得知这些传闻,也都不会刻意提及,只要那些大臣不在朝堂上攻击张周,朱祐樘就觉得朝野上下还是很和睦的。

    十一月初六。

    这天宁夏镇内,皇帝在宁夏之战结束之后,终于下达了有关对宁夏将士功过赏罚的诏书,涉及到军中上下方方面面的。

    多都是物质上的奖励,而且是就地取材那种,户部并不会调拨帑币过来完成嘉奖,而对于此战中大明损失,皇帝也就选择视而不见了。

    杨一清继续任宁夏巡抚,朱凤则是调京师另有叙用,而接替朱凤来当宁夏总兵的人……皇帝委命了保国公朱晖。

    朱凤也没得到像样的嘉奖,皇帝只是对他进行了“口头表扬”,在接到诏书之后,朱凤就要回京了。

    朱凤去跟杨一清告别,杨一清特地单独在巡抚衙门给他准备了两个酒菜,宁夏文武组合,就此分道扬镳。

    “又要走了,去京师山长水远,一个月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朱凤来的时候也就用了半个月左右,那是一路骑行近乎是日夜兼程。

    但那时是因为宁夏西路正被入侵,他不得不如此。

    可回去的时候,就没有军事任务,给的期限也更充裕一些。

    杨一清虽然看不上朱凤,但他知道,这次宁夏一线的溃败和人畜损失,全是因为有朱凤在,他才没有背锅,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疲于应付巡察御史。

    “安边侯,你此行回京师,可有何计划?”杨一清认真问道。

    朱凤道:“我会主动请罪。”

    杨一清差点想揍这小子。

    感情还没忘了这茬呢?

    “之前其实已经做了上奏,具体的情况我都说了,宁夏这地方能调动的人少,延绥也没派出援军,无论是甘肃、固原,又或是关中各处,都未提供协助,我已经尽力在做了,奈何鞑靼人来势凶猛,我也怕损失太大,几次交兵的损失我也都如实上报了。”

    朱凤说完,杨一清站起身道:“你一件事都没落?几时的事?”

    朱凤道:“一早就写了啊。”

    杨一清吸口凉气。

    本以为这次朝廷没追究,是因为朱凤没上奏。

    或者说,他总觉得朱凤是在以“请罪”为搪塞的借口,为的是来跟他谈判和周旋,结果这小子说到做到,早早就请罪完成。

    皇帝没追究,或许还是看在朱凤老实坦诚毫不隐瞒呢。

    朱凤认真道:“我也提过,杨中丞到宁夏之后,为军务之事日夜操劳,并未有任何的懈怠,军中上下也都很佩服,宁夏有你坐镇,鞑靼人一时不敢再来。”

    杨一清坐下来,有点无地自容的意思。

    承了王守仁在草原大捷的恩也就算了,现在居然一个不起眼的朱凤,都要给自己恩惠吗?

    自己已经沦落到,是个人都要怜悯自己?

    仔细想,或许这也不叫怜悯,但怎么都觉得奇怪……就好像自己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官员,总需要由别人的庇护才能完成使命,好像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喝酒。”杨一清尽量掩盖脸上的尴尬,举起酒杯。

    朱凤道:“杨中丞,宁夏的军情,其实我看过,如果想以宁夏作为基础出击草原,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做不到。”

    杨一清点头道:“这是自然,三边之处的储备多都在延绥,而延绥的耗费又多来自于宣府。西北看似整体,但只有遇到灾情或者是战情时,各处才需要调运和互补,否则宁夏还是需要自行筹措军粮。”

    朱凤问道:“可那么多田地,为何没人耕种呢?”

    “逃户太多。”杨一清道。

    朱凤道:“之前我听张兄说过,他说海外有几种粮食,耕种之后产量很大,不必太风调雨顺,就能让人吃饱饭。以后如果种过来,将士们或许就吃饱了。”

    杨一清皱眉。

    心说你的张兄还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啊。

    “那他可有说过,此作物在何处?”杨一清问道。

    朱凤摇摇头道:“不知道,应该是在海外,听说他已经去江南筹备造船的事了,想必是为了此事。”

    杨一清颇感意外道:“莱国公去南方造船,目的是为了找寻粮食作物?”

    这有点颠覆杨一清人生观的意思。

    张周去东南沿海造船,打着靖海的名义,暗中却说是要跟南洋通商,朝野上下根本没人能看懂张周要做什么,只有朱凤大概了解张周的为人,跟张周深谈过一些事,才能说出如此“秘辛”。

    “我也不知道。”朱凤有几分沮丧,“以前他有什么事,总喜欢带着我,但最近却总跟我不走一条道。不过这也好,我就想回南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