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作死前奏之一:提前六年问世的…-《我要跳得更高》


    第(1/3)页

    “跳高运动的身体素质练习分为专项素质训练和一般素质训练,什么是专项训练?深蹲、半蹲、助跑起跳等围绕跳高进行的一系列练习都属于这个范畴。”

    “而短跑、跳远以及跨栏等并不直接作用于跳高训练的项目就属于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按照运动员的培养规律,在你们这个年级要多进行一般身体素质锻炼,这样你们的发展潜力就会更大。”

    训练前,陈教练一如既往地向他们讲解分析训练的意义和目的。王小石听了却是心中一动。

    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他已经确定陈教练给他们安排的训练是按照1989年北体公布的“模式训练法及评定标准”的准则进行的。

    虽然这套训练标准出自十九年前,但其理论并不落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跳高运动在世界上处于先进行列,不但涌现了像朱建华这样三度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名将,在训练方法理念等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之举。

    而陈教练现在给他们采用的这套训练方式就是那个年代创立的,首创人是北体的陈教授。

    这套理论的核心是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定量化控制,使训练朝预定的方向发展。

    而为了得到有效的运动员训练数据加以分析研究,他们还动用了当时及其罕有的计算机,建立了一整套数据模型,并通过常年追踪运动员成长轨迹,创建出了一套较为先进且科学的训练模式。

    即便是他后来到省队乃至国家队,这套训练模式都一直在贯彻在日常训练中,由此可见当时国内体育科研人员的实力。

    只可惜跳高运动并不像其他热门运动普及,在后来的奖牌战略下,体育资源大量倾斜给了其他项目,再加上其他原因,这项当时先进的训练理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反而在传到小本子国后他们如获至宝,依托高科技手段结合自身运动员特点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培养模式,随后趁着国内跳高界青黄不接的那些年很是称霸了亚洲一段时间。

    直到2014年,S省体院陈教授提出“正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研究”,才掀起了对这一理论的完善研究热潮。

    后世对这一理论最先完善的部分就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采用哪些训练项目最有利于培养运动员。

    要完善这一理论需要很多体育机构配合,大量青少年运动员参与,并且及时反馈他们的训练效果数据,而且还要常年追踪运动员的成长轨迹。

    这在以前是很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后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训练模型软件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很轻易的就达成了这个目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