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炮制民心-《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3/3)页

    赴宴之上,自然谈到了李隆基,就凭他冷漠早熟的不像话的脸,在热闹的聚会上,宛如夏日飞雪,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角。

    崔玄便问起来:“李公子这是怎么了?”

    薛绍轻描淡写的介绍:“与武懿宗起了争执,小公子说朝堂姓李,与他无干,不让他训斥护卫,被羞辱了一番,如今还年轻,每每想起来,自然有些介怀。”

    在座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是何意,小小年纪能够如此认识,自然跟他的见识没什么关系,必然是有大人的意思在里面。无论是武旦的意思还是属臣的意思,小公子这话都将武旦推到了武家的对立面。

    沈三问看他一眼,“隆基,陛下姓什么。”

    李隆基糯糯道,“姓武,但这还是李氏的江山,以前是,以后还是。”

    沈三问认真看着他的眼睛,“如今这江山姓武,是陛下凭本事得来的。这江山以前姓李,是李家先祖和父辈们的本事,是他们的荣耀。作为李家的子孙,不可以仗着前辈的本事,看不起任何人。李家如今能够成为高高在上的皇族,靠的是天下千千万万百姓的支持,他们或许并不高贵,并不聪明,可却是江山的基石。武懿宗身为朝廷命官,作为守卫将军,自然能够管的下属。他的德行对错自有同僚评判、史书评判,如今你尚且年幼,无需卷入这些大人的纷争,谨言慎行,不要给自己和父亲惹祸。以后你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守护先祖的荣耀了,再来说今日的话,知道吗?”

    这一大段话下来,李隆基一时半会理解不了,挠挠头,点点头。

    薛绍见此,倍感欣慰,“沈兄之言有理。”

    崔玄也应了一声,“小公子,沈兄的意思是没什么人出生便是注定高贵的,人要靠自己,才能过的好,只有自己打拼得来的才是自己的。知道吗?”

    李隆基点点头,还是这位叔叔说的简短有理,听得懂。

    王彬却无语了,“你教别人的儿子头头是道,你教教自己儿子可好?”

    沈三问招招手,小问放下手中的大虾,跑到沈三问怀里。

    沈三问:“小问,在王叔叔府里乖不乖。”

    小问神态憨厚的看了眼王彬,“嗯,我可乖了,王叔叔,是不是?”

    王彬:“...”

    崔玄也是一阵的无语,乖你妹啊乖。

    薛绍也将眼光放到沈小问身上,“听说小问以后要做将军啊?”

    沈小问点头如捣蒜,“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问一定可以的。”

    薛绍:“你给小问选的那个人做夫子?文师还是武师?”

    沈三问:“还没选好,正好你来了,不如一起教吧。”

    王彬:“你这父亲当得十分不靠谱。他二人性格不合,不适合一起教。”

    沈三问心想,我也真没这个意思。

    崔玄:“这洛阳城,也难得找个敢教沈小公子的文师。”

    王彬:“不错。”

    沈三问:“你们。。。”

    薛绍扬起手,“不如”。

    崔玄和王彬赶紧把他的手握下来,生怕他做这个好人,可不能祸害老实人了。

    讲真的,沈三问也没想着现在给他找个老师,教坏了可不好。

    唐朝的启蒙读物是千字文、百家姓,然后继续各种背背背,读读读,虽然的确比现代教育多了许多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但书中的思想在沈三问看来还是有许多陈旧腐朽的地方,并不被沈三问认可。如今儿子出生了,沈三问更想亲自教,也好编撰一套能够符合现代人思想,又与唐朝国情相结合的教材。等他长大一些了,再送到军营交给张扬。

    这四人老大不小,居然想起来玩过的英雄杀与狼人杀,几个人在酒桌上直接玩起来,权当回顾一下时光了。明明都还很年轻,却经历了不少事,有了各自的成长,连带着心境也成熟了许多。

    一群大年轻,追忆往昔。

    到了快要散场的时候,沈三问举起酒杯,“没想到我四人还有能在洛阳重新聚首的一日,希望以后无论境遇,我们都能不忘初心,不忘兄弟情谊。”

    王彬举杯想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能够与三位同路而行,王彬深感荣幸,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

    崔玄也举杯叫好,“祝愿三位兄弟前途似锦,一生安康。”

    薛绍只是举杯,眼中却已有泪花,这四人只有他经历的伤痛最多,只有他真正的感受了阴阳陌路,穷困潦倒时的兄弟情谊,于是哽咽出声,“薛绍永远不忘诸位兄弟的恩德,薛绍在狱中之时,在流放之地,都幸得各位兄弟照料,他日必报此恩。”

    一场欢聚落幕,沈三问带着儿子回家。送走瘟神,王彬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庆祝两次。

    不多日,便发生了来俊臣查范云仙,武懿宗陷害武旦二妃之事。范云仙直接被打死了,武氏二妃当天被查出,不久便被带走处死,时间紧迫,公主二人实在是无能为力。李隆基在府里哭成了泪人,武旦却不敢有丝毫作为。

    李隆基于是问师父,“娘亲还会回来吗?父亲不是陛下的儿子吗,父亲去求一求,就可以接母亲回来了啊。”

    薛绍摸摸他的头,安慰一声,“隆基不要怪你的父亲,他也是身不由己。有许多事,你长大就会明白了。”

    武则天而后召李隆基进宫询问与武懿宗之争,孩子的话还是很可信的。

    李隆基坦然承认,又说了许多,“隆基错了,陛下不要怪父亲。父亲常常教我李家有今日,都是善待天下人,被天下人善待的结果,隆基那日所说的不过是气话,气不过武懿宗侮辱父亲。”

    此番对答还算得体,武则天不仅没有怪他,还夸他有骨气,给他封了王位虚衔,临淄王。

    虽说是个没有实封的李姓王爷,不过这天下已经许久没有李姓的王爷了,得到陛下如此夸赞,也算是给李氏长脸了,武旦脸上十分有光。

    后宫这一番变故,知晓的人都心如明镜,比如上官婉儿,也比如张昌宗。

    张昌宗进宫,可不是真的为了做一个玩物,来俊臣的果断凶残,武皇杀母封王的举动,也让他有几分畏惧。只是不甘人下的心,始终驱使着他去尝试,去进步。

    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求得大富大贵的人,自然有常人难有的毅力。

    可是引起武皇的注意并不简单,仅仅凭借殷勤、谦卑、谨慎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一个让武皇成功注意到的契机。

    他决定放手一搏。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赌对了未必不能赢回来失去的一切。

    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见面频率、时机、地点,各种眉目传情,欢声笑语,久历情场的张昌宗自然看在眼里,若是能够踩着上官婉儿上位,警醒陛下,能够取代上官婉儿的地位也未可知。张昌宗知道武三思的目的,上官婉儿为武皇起草诏令已久,借助上官婉儿之手,可以掌控许多朝政内务。

    上官婉儿代武皇处理事务,一向以武皇利益为先,再次之,安插自己的势力,维护那些能为己用的文人,再次,维护武三思的利益。而有些利益是武皇不屑管理,她不屑于争取,武三思却愿意的。

    比如房州县令之位。

    现任房州县令对李显不好,他也不敢对李显好,上有皇帝的命令,一应规程,如有逾矩,他这个县令都得脑袋搬家,无数双眼睛盯着他。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李显的妻子脾气还不好,他自然怕被记恨上。

    好不容易熬到任期满,可以升迁调任,他终于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此职可大可小,武皇没有过问,上官婉儿便可以操作。武三思提了几次,希望与庐陵王交好,这既然是个有益的机会,上官婉儿也没打算错过。

    于是她便同意由武三思的亲信担任这个县令之职。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